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小学网!

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小学网

趋势迷

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小学

2024-07-11 20:53:37 来源:网络

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小学

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小学的试题越来越深奥,很多小学阶段的学生不会做语文阅读理解题,以下介绍一种语文阅读理解试题的解题方法,可供广大的学生朋友们参考。
首先一定要通读全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及时查字典,让学生了解整篇文章写的是什么内容。
将文章内容分类,例如是生活类文章、自然科学类文章、艺术类文章等等。了解文章内容后,注意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能够反映文章中心思想的语句通常出现在文章的第一段话或者是最后一段话。小学的阅读理解题一定会考学生寻找文章的中心思想,此时回到文中第一或最后一段话即可。
小学的阅读理解题尽量不要有太发散的思维,因为思维过于发散的话,小学生是无法紧扣文章来做题,最后导致的结果是老师不知其所云。技巧之一是紧扣文章内容,必要时学会截取部分文章内容抄写即可。

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小学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做题方法和解题思路
1、快速通读一遍全文,对文章内容有个初步了解,找出文章中心句用铅笔划出来,没有明显中心句的就归纳出文章主题。
2、仔细通读文章后面的每个题目,先将对文中需要划线、打钩的题目做掉,如直接在文中出现的括号里选择正确读音、选择正确字词或划出修辞手法等题目。有些同学经常出现对这种题丢题落题的现象。
3、按照顺序逐题解答,认真审题,明白题目要求,围绕题目要求找答案,组织语言写出答案。
4、逐题仔细进行检查,核对答案,看看有没有漏答的题。最后将文中辅助找寻答案时用铅笔画上的线擦掉。
5、答题技巧:在原文中找答案。如果题目要求中,出现原文中的词组句段,就回到原文中,找到这些词组句段在文中的位置,仔细阅读,答案就在其前后句。

小学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小学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是怎样的
1、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点字、词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例如:瞻前顾后。所谓“瞻前顾后”具体是指联系文章前后文的句子明确词义,在具体语境中揣摩词义的变化,用自己最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
答题方法:应先答出本来意思,再答出在文中的意思。
解释词语的方法有很多,找近、反义词;抓住关键词解释等。
(2)直接理解加点字、词,表达作者什么感情?
例:《梅花魂》中祖父“轻轻地用刀片刮去,慢慢地抹”这几个词体现了什么?在文中有什么表达效果?你如何理解这几个词?
方法:解释字、词在句子中的意思,结合文章中心。
2、理解句子的含义
(1)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谈谈自己读句子的体会——字面 中心,所谓“字面 中心”指的是,先理解句子的字面意思,解释句中的关键词语,连词成句;联系文章前后的内容来解释句子,联系文章中心来理解句意,作者写文章的目的是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者说明一个道理,希望与我们达到共鸣,我们要联系自己的生活,来谈体会。
方法:从文中理解,把文章中的这句话用最通俗的方法再说一遍,可以给这个句子换说法,也可以给这个句子作解释。然后根据文章的中心再理解句子,说出自己的看法,最后可以联系生活再说说。
例:《窃读记》中国学老师说的话“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如何理解这句话?
成长需要物质和精神都有保证,吃饭保证了我们在身体健康方面的成长,而读书保证了我们的精神方面也会成长,二者缺一不可。
(2)划线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了什么感情?(也可问你印象最深刻的句子)
方法:确认修辞手法 修辞本身的作用 结合句子语境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对象 特性。
例:小溪唱着歌,欢快地跑向了远方。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溪的水声悦耳,充满生机活力。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等;强调了 对象 特性
例: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强调了万事万物都有再来再生的时候,从而更强调了时光的匆匆和珍贵。
(3)划线的句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方法:记叙、抒情、描写(细节)、议论、说明 表达了中心思想。
细节描写:也有可能是突出了关键人物的某种特点和品质。
4、概括段意
(1)组合法:将每一段(层)的意思叠加起来,就是这一段的意思。用谁干什么的语句来表达。
(2)摘抄法:找到这一段的中心句,一般是总起句或者总结句来概括段意。
(3)拓展法:文章中心句可以帮助你进行概括段意,找到每一段的中心词和文章的中心词挂钩,用拓展法来概括即可。
(4)概括段意的要求:
从文章内容的角度出发,不能直接从写法和中心出发,如写《少年闰土》:不能写成,本文叙述了鲁迅和闰土的友谊。
不能写成提纲式,如本文写了鲁迅和闰土一起玩的故事。
用陈述句的形式表达,不能用疑问句的形式写,如:本文写了鲁迅和闰土怎么玩的故事。
5、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还要求多少字以内)
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要太具体,要抓住文章的主要情节、主要事件或叙述的几个要点简要地写出来。6、抓主要内容的方法有:
要素综合法(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谁干什么怎么样?
标题法:根据文章的标题,加以补充。
段意连接法:把各段的段落答疑连起来,稍加整理。
7、对关键人物的评价
(1)填空题:要求将人物形象特点填在横线上。
方法:回到原文找到与人物有关的关键词、句,必要时加以概括。
(2)从某个句子中,你可以看出某个人物有什么特点?《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方法:抓住人物的细节描写(动作、神态、心理、语言、外貌、侧面烘托等)来分析人物的特点,概括出人物的某种品质。
8、理解文章中心的方法
(1)文章的中心是什么?(很少直接这么考)
(2)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看法,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9、方法:(理解文章中心 生活实际)
(1)写人是为了表达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自己读文章的时候用几个词语通俗的表达一下,提醒自己这几点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不能忘记写。(《一面》)
(2)写事情的文章,主要表达的目的是情理,自己读时要多想几点,尽量考虑周全,从文章中不同的人物身上找情理,站在不同的人物角度思考问题。(《窃读记》)
(3)写景的文章多半是表达自己的情感,对祖国,对家乡……的爱或者怀念。(《山中访友》)
(4)寓言、童话多半是说明一个道理,一定藏在文中,自己要好好领悟。
(5)诗歌阅读多半抒情,自己看看作者是向谁抒情,根据不同的对象抒发什么样的情感,表达要清楚。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方法和技巧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方法和技巧

一、文体分析小学阅读理解常见文体:记叙文、说明文(一)记叙文1.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2.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3.记叙的线索及作用:常见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4.描写(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5)语言(对话)描写(6)心理描写(7)景物描写(8)场景描写(9)环境描写(10)细节描写(二)说明文1.说明文的分类: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的说明文。2.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平实说明文、生动说明文。3.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1○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2○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3○作比较:把什么和什么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4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5○打比方:将什么比作什么,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6○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7○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8○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9○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洁、更直观。10作引用:引用事例、数据(作用同上)引用名言、格言、谚语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如果引用说明在文章的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二、阅读方法1.精读:逐字逐句阅读。2.泛读:大量阅读文章,增加阅读量,建立语感,提高阅读能力。3.略读:对文章内容进行粗读,答题掌握文章大意。4.浏览:对文章结构进行把握,了解文章基本结构,把握文体,弄清文章对象或人物。5.跳读:在浏览的基础上分重点阅读,把握文章重点段落。

1

三、阅读与答题技巧(一)阅读技巧1.平心静气审题,切忌粗心。平心静气审题,切忌粗心。2.仔细研读语段,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仔细研读语段整体感知文章内容。读语段,巧妙借助“原话”确定解题空间。3.巧妙借助“原话”,确定解题空间。选择适当方法,答题力求言之有理。4.选择适当方法,答题力求言之有理。(二)不同类型的题目选择不同的解答方法1、上下联系。将问题放在上下文中思考。此方法适用于理解词义;理解含义深刻句子;找近义词、反义词等。2、换位思考。就是让我们与作者进行角色互换,站在作者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并做出回答。此方法适用于问答以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等。3、联系生活。即从文本中跳出来,把思维的范围再扩大,想想与此有联系的东西:如学过的课文、知识的积累、生活经验是否可帮助自己解题。此方法特别适用于谈自自己的感想、体会或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类题目。4、立足中心。这是解答阅读题最不能忽视的一种方法。从文章中心出发来思考每一个问题,答案就有了落脚点。(三)固定题目的答题方法1.修辞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在语境中的作用。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证据6.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7.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8.引用:引用名言会使主旨开掘得更深刻,使主题得以升华;2.说明方法1、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2、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3、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4、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5、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6、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7、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8、引用法: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B、引用

2

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9、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10、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3.段落或句子的作用(1)结构上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为文章定下感情基调;议论文则可能是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讲诉故事引出中心论点等等。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引人思考,发人深省。(2)内容上的作用(写作手法、对内容的作用、表达的感情等)4.词语和句子的含义(1)准确理解文段上下文的有关内容并结合该词本身的意思来进行思考(2)抓住关键词→分析表现方法→结合上下文(或主旨)→挖掘含义

3

小学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1、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点字、词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例如:瞻前顾后。所谓“瞻前顾后”具体是指联系文章前后文的句子明确词义,在具体语境中揣摩词义的变化,用自己最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
答题方法:应先答出本来意思,再答出在文中的意思。
解释词语的方法有很多,找近、反义词;抓住关键词解释等。
(2)直接理解加点字、词,表达作者什么感情?
例:《梅花魂》中祖父“轻轻地用刀片刮去,慢慢地抹”这几个词体现了什么?在文中有什么表达效果?你如何理解这几个词?
方法:解释字、词在句子中的意思,结合文章中心。
2、理解句子的含义
(1)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谈谈自己读句子的体会——字面 中心,所谓“字面 中心”指的是,先理解句子的字面意思,解释句中的关键词语,连词成句;联系文章前后的内容来解释句子,联系文章中心来理解句意,作者写文章的目的是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者说明一个道理,希望与我们达到共鸣,我们要联系自己的生活,来谈体会。
方法:从文中理解,把文章中的这句话用最通俗的方法再说一遍,可以给这个句子换说法,也可以给这个句子作解释。然后根据文章的中心再理解句子,说出自己的看法,最后可以联系生活再说说。
例:《窃读记》中国学老师说的话“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如何理解这句话?
成长需要物质和精神都有保证,吃饭保证了我们在身体健康方面的成长,而读书保证了我们的精神方面也会成长,二者缺一不可。
(2)划线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了什么感情?(也可问你印象最深刻的句子)
方法:确认修辞手法 修辞本身的作用 结合句子语境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对象 特性。
例:小溪唱着歌,欢快地跑向了远方。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溪的水声悦耳,充满生机活力。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等;强调了 对象 特性
例: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强调了万事万物都有再来再生的时候,从而更强调了时光的匆匆和珍贵。
(3)划线的句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方法:记叙、抒情、描写(细节)、议论、说明 表达了中心思想。
细节描写:也有可能是突出了关键人物的某种特点和品质。
4、概括段意
(1)组合法:将每一段(层)的意思叠加起来,就是这一段的意思。用谁干什么的语句来表达。
(2)摘抄法:找到这一段的中心句,一般是总起句或者总结句来概括段意。
(3)拓展法:文章中心句可以帮助你进行概括段意,找到每一段的中心词和文章的中心词挂钩,用拓展法来概括即可。
(4)概括段意的要求:
从文章内容的角度出发,不能直接从写法和中心出发,如写《少年闰土》:不能写成,本文叙述了鲁迅和闰土的友谊。
不能写成提纲式,如本文写了鲁迅和闰土一起玩的故事。
用陈述句的形式表达,不能用疑问句的形式写,如:本文写了鲁迅和闰土怎么玩的故事。
5、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还要求多少字以内)
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要太具体,要抓住文章的主要情节、主要事件或叙述的几个要点简要地写出来。6、抓主要内容的方法有:
要素综合法(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谁干什么怎么样?
标题法:根据文章的标题,加以补充。
段意连接法:把各段的段落答疑连起来,稍加整理。
7、对关键人物的评价
(1)填空题:要求将人物形象特点填在横线上。
方法:回到原文找到与人物有关的关键词、句,必要时加以概括。
(2)从某个句子中,你可以看出某个人物有什么特点?《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方法:抓住人物的细节描写(动作、神态、心理、语言、外貌、侧面烘托等)来分析人物的特点,概括出人物的某种品质。
8、理解文章中心的方法
(1)文章的中心是什么?(很少直接这么考)
(2)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看法,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9、方法:(理解文章中心 生活实际)
(1)写人是为了表达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自己读文章的时候用几个词语通俗的表达一下,提醒自己这几点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不能忘记写。(《一面》)
(2)写事情的文章,主要表达的目的是情理,自己读时要多想几点,尽量考虑周全,从文章中不同的人物身上找情理,站在不同的人物角度思考问题。(《窃读记》)
(3)写景的文章多半是表达自己的情感,对祖国,对家乡……的爱或者怀念。(《山中访友》)
(4)寓言、童话多半是说明一个道理,一定藏在文中,自己要好好领悟。
(5)诗歌阅读多半抒情,自己看看作者是向谁抒情,根据不同的对象抒发什么样的情感,表达要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