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公车上书网!

名词解释公车上书网

趋势迷

名词解释公车上书

2024-08-08 15:25:55 来源:网络

名词解释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名词解释题 -
公车:汉代官署名,后也代指举人进京应试。原指入京请愿或上书言事,也特指入京会试的人上书言事。成语出处:《史记?东方朔传》:“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汉书?张敞传》:“天子思敞攻效,使使者即家所在召敞。敞…成语例句:制台原是不得已之举,台民不甘后面会介绍。
解释:公车:汉代负责接待臣民上书和征召的官署名,后也代指举人进京应试。原指入京请愿或上书言事,也特指入京会试的人上书言事。出处:《史记·东方朔传》:“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汉书·张敞传》:“天子思敞攻效,使使者即家所在召敞。敞……即装随使者诣公车上书。

名词解释公车上书

中国近代史纲要 名词解释 -
名称公车上书 解释公车:汉代官署名,后也代指举人进京应试。原指入京请愿或上书言事,也特指入京会试的人上书言事。 出处《史记·东方朔传》:“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汉书·张敞传》:“天子思敞攻效,使使者即家所在召敞。敞……即装随使者诣公车上书。”好了吧!
现在成语“公车上书”指:有政治地位或有影响力的人一起联合作出的不满或反对。
名词解释:师夷长技,公车上书,西安事变 -
公车上书,是指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康有为率同梁启超等数千名举人联名上书清光绪皇帝,反对在甲午战争中败于日本的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被认为是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也被认为是中国群众的政治运动的开端。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当时任职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等会说。
两次鸦片战争使旧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历史上所说的公车上书:是指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康有为率同梁启超等数千名举人联名上书清光绪皇帝,反对在甲午战争中败于日本的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被认为是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也被认为是中国群众的政治运动的开端。
名词解释:近代史的 -
悍然发动的侵略战争。2.1895年,康有为等应试举子因甲午战争惨败而给光绪皇帝上书,建议进行改革。它标志着维新变法运动已由一股社会思潮变成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3.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维护中华民国的资产阶级的民主运动4.一场思想解放运动5.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的秘密会议。
一、名词解释及选择题知识点1、【康有为】★★★2、【《新学伪经考》】★★★3、【《孔子改制考》】★★★4、【《大同书》】5、【万木草堂】6、【公车上书】★★★7、【强学会】★★★8、【《强学报》】9、【中外纪闻】★★★10、【《时务报》】★★★11、【梁启超】★★★12、【《..
戊戌政变名词解释 -
戊戌变法的解释又称“戊戌维新”。1898年(旧历戊戌年)资产阶级改良派进行的政治改革运动。中日甲午战争后,康有为等在北京发起“公车上书”,反对签订《马关条约》,要求变法图强,并在各地组织学会,设立学堂和报馆,宣传变法维新。1898年6月,光绪帝引用维新人士,并颁布“明定国是”诏等我继续说。
二、名词解释:21~2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21、占田荫客制22、胡三省23、公车上书24、二次革命25、诺曼征服26、《君主论》27、克里米亚战争28、基洛夫事件三、史料分析题:29~30小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29、阅读下列材料,根据你掌握的历史只是,回答问题材料一:初,府兵之置,居无事时到此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