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知识库小白到大牛的进阶之路

当前位置 > 蕅益大师弥陀要解讲义蕅益大师弥陀要解讲义视频

  • 蕅益大师开示的三种念佛

    蕅益大师开示的三种念佛

    我们根据蕅益大师的开示,有三种念佛: 第一个惟念他佛,专注佛境,这个叫净土法门。 他佛这个他是指心外的十万亿佛土外的阿弥陀佛,所以一般来说,专修事修的,他的所观境就是观察弥陀的相好、或者是弥陀的名号,来感应道交。 在净土宗的传承当中,以善导大师提倡专念他佛最为得力,善...

    2024-08-05 网络 更多内容 216 ℃ 303
  • 蕅益大师《净土玄门》

    蕅益大师《净土玄门》

    专念向于阿弥陀佛,是人命终,当得往生彼佛世界:一者、于诸众生,起于大慈,无损害心;二者、于诸众生,起于大悲,无逼恼心;三者、于佛正法,不惜身命乐守护心;四者、于一切法,发生胜忍,无执著心;五者、不贪利养,恭敬、尊重,净意乐心;六者、求佛种智,于一切时无忘失心;七者、于诸众生,尊...

    2024-08-05 网络 更多内容 770 ℃ 170
  • 弥陀要解亲闻记一

    弥陀要解亲闻记一

    蕅益、谛公、印老之懿范。谈经则字字指归净土,说法、则言言融会莲宗。于旭祖弥陀要解一书,尤番番讲演,频频开导。语意恳切,悲心殷重。如击洪钟于昏夜,寱梦皆醒。鼓金铎于迷途,痴暗咸觉。闻者见者,莫不令其即有念而证无念,即有生以入无生。悟自性之弥陀,达唯心之净土。荡漾莲...

    2024-08-05 网络 更多内容 773 ℃ 714
  • 印光大师开示弥陀要解,为什么念阿弥陀佛,怎样念佛

    印光大师开示弥陀要解,为什么念阿弥陀佛,怎样念佛

    南无阿弥陀佛”可以简单解释为:向阿弥陀佛致敬!除了这种狭义的解释外,在广义上,“南无阿弥陀佛”是指:向一切有觉悟的人致敬。 什么是有觉悟的人呢?这可以分为两种层次: 一种是低标准的有觉悟的人“度己”,即从自己做起,断恶修善,遵纪守法,淡薄名利,积功累德,清净放下,随缘(缘起...

    2024-08-05 网络 更多内容 666 ℃ 937
  • 入菩萨行论原文及解说

    入菩萨行论原文及解说

    入菩萨型论师长或余人,造作诸伤害。 因昔犯众过,今成有罪人, 一切难恕罪,佛前悉忏悔。 罪业未净前,吾身或先亡, 云何脱此罪,故祈速救护! 死神不足信,不待罪净否, 无论病未病,寿暂不可恃。因吾不了知,死时舍一切, 故为亲与仇,造种种罪业。 仇敌化虚无,诸亲亦烟灭, 吾身必死亡,一切终...

    2024-08-05 网络 更多内容 518 ℃ 719
  • 藏传佛教详解

    藏传佛教详解

    经过阿底峡尊者再到宗喀巴大师,成为一个显密圆融的教法。藏传佛教又根据修行方法的不同,有噶当派、噶举派、宁玛派等。这些教派都出现了无数的成就者,如同日月照耀整个雪域高原。而且在慈悲心的驱动下,倒驾慈航,形成藏传佛教特有的转世,为利益如母众生而重入浊世,令我等凡夫...

    2024-08-05 网络 更多内容 755 ℃ 733
  • 弥陀要解亲闻记之三·序文

    弥陀要解亲闻记之三·序文

    此乃灵峰老人叙述要解之所以。 (二)序今解二(初)正述作疏缘起 《解》故复不揣庸愚,再述要解。 前云弥陀疏钞,广大精微。圆中钞,高深洪博。只利于宿学,难益于初机。故余弗揣庸碌愚痴,再述要解。所谓智者不无一失,愚者不无一得。乃智旭大师,自序述要解之缘起,及自谦之辞也。...

    2024-08-05 网络 更多内容 127 ℃ 951
  • 开示《弥陀要解》为什么念阿弥陀佛,怎样

    开示《弥陀要解》为什么念阿弥陀佛,怎样

    念阿弥陀佛有两点。1,摄心,念佛号是修清净心的一种方式,有益于扶住恶念,断恶修善的方法之一。2,深信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与阿弥陀佛结缘的因,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果。南无阿弥陀

    2024-08-05 网络 更多内容 607 ℃ 964
  • “每自作是意,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慧,速成就佛身。

    “每自作是意,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慧,速成就佛身。

    每自作是意,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慧,速成就佛身。意思是:自身难保者,何以解脱度化他人?所以,你先把自己度了,再去度人!所处的环境,不论好坏,都像是火宅一般,充满各种危险,实在恐怖可怕。但是众生无智,没有警觉,都活在醉生梦死当中。《法华经》属于大乘实相法,是直指佛乘,开权显...

    2024-08-05 网络 更多内容 994 ℃ 735
  • 大乘的基本教义

    大乘的基本教义

    大乘佛教的世间修行菩萨是大乘佛教的修行者理想,其基本前提是发菩提心,立誓愿要为众生利益入般涅槃,在此世间经历履行艰苦的十波罗蜜修行而历经十地菩萨第。前六地仍属初发意的预备阶段,但已具佛智性而不退转于菩提心。中国大乘佛教很多经典被认为是 释尊 或十方诸佛为天人...

    2024-08-05 网络 更多内容 271 ℃ 12
新的内容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