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知识库小白到大牛的进阶之路

当前位置 > 桃花源诗陶渊明桃花源诗陶渊明翻译

  • 桃花源诗陶渊明翻译

    桃花源诗陶渊明翻译

    桃花源诗陶渊明翻译如下:东晋太元(公元376-396)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捕鱼为生。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而行,忘记了路有多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小溪两岸的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其它树木,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他继续向前行船,想要走到林子的...

    2024-08-28 网络 更多内容 830 ℃ 192
  • 陶渊明《桃花源诗》的全文翻译

    陶渊明《桃花源诗》的全文翻译

    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诗》译文:秦王暴政乱纲纪,贤士纷纷远躲避。四皓隐居在商山,有人隐匿来此地。往昔踪迹消失尽,来此路途已荒废。相唤共同致农耕,天黑还家自休息。桑竹茂盛遮浓荫,庄稼种植按节气。春蚕结茧取长丝,秋日丰收不纳税。荒草遮途阻交通,村中鸡犬互鸣吠。祭祀仍遵...

    2024-08-28 网络 更多内容 768 ℃ 218
  • 陶渊明《桃花源诗》的分析

    陶渊明《桃花源诗》的分析

    桃源仙境,世俗之人寻访无着也不再问津了,而陶渊明自己却从来没有停止过追求,在《桃花源诗》的结尾处就剖露了“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的心愿。他以桃花源人为志趣相合的契友,热切期望与之共同生活于桃花源中。 陶渊明成功地运用了虚景实写的手法,使人感受到桃源仙境是一...

    2024-08-28 网络 更多内容 655 ℃ 436
  • 求陶渊明的桃花源诗

    求陶渊明的桃花源诗

    桃花源诗 开放分类: 陶渊明、桃花源记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

    2024-08-28 网络 更多内容 572 ℃ 474
  • 陶渊明《桃花源诗》的全文翻译

    陶渊明《桃花源诗》的全文翻译

    桃花源里的人也隐居避世。进入桃花源的踪迹逐渐湮没,如桃花源之路于是荒芜废弃了。桃花源人互相勉励督促致力农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桑树竹林垂下浓荫,豆谷类随着季节种植,春天收取蚕丝,秋天收获了却不用交赋税。荒草阻隔了与外界的交通,鸡和狗互相鸣叫。祭祀还是先秦的礼...

    2024-08-28 网络 更多内容 908 ℃ 457
  • 觅陶渊明《桃花源诗》

    觅陶渊明《桃花源诗》

    桃花源诗 桃花源诗 <陶渊明> 嬴(yíng)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黄绮(qǐ)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yān),来径遂芜废。 相命肆①农耕,日入从所憩(qì)。 桑竹垂馀荫,菽(shū)稷(jì)随时艺②;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③(mǐ)王税。 荒路暧(ài)④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zǔ)豆⑤犹古...

    2024-08-28 网络 更多内容 813 ℃ 124
  • 陶渊明的《桃花源诗》的原文和翻译。

    陶渊明的《桃花源诗》的原文和翻译。

    桃花源诗 <陶渊明> 嬴(yíng)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黄绮(qǐ)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yān),来径遂芜废。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qì)。 桑竹垂余荫,菽稷(jì)随时艺;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mǐ]王税。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zǔ)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rú)纵行...

    2024-08-28 网络 更多内容 189 ℃ 643
  • 陶渊明的《桃花源诗》的原文和翻译。

    陶渊明的《桃花源诗》的原文和翻译。

    原文   桃花源记 东晋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jiā)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shě)船...

    2024-08-28 网络 更多内容 576 ℃ 320
  • 陶渊明的<桃花源诗>

    陶渊明的<桃花源诗>

    今日却向世人敞开桃花源神仙般的境界。桃花源中的淳朴风气和人世间的浇薄人情本源不同,一时显露的桃花源又深深地隐藏起来了。试问世俗之士,又怎么能知道尘世之外的事?我愿驾着清风,高高飞去,寻找与我志趣相投的人。 写作背景: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约作于永...

    2024-08-28 网络 更多内容 144 ℃ 144
  • 分析陶渊明桃花源诗的艺术成就

    分析陶渊明桃花源诗的艺术成就

    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桃花源的气氛,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当然,从“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至,遂迷,不复得路。”这=一=句可以看出,这种理想的境界在当时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通过对大同社会的构想,艺术地展现了大同社会的风貌,是不满黑暗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作者对理...

    2024-08-28 网络 更多内容 209 ℃ 113
新的内容
标签列表